课堂教学是“安阳特色文化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安阳地方文化教研室”成立以前,有关安阳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内容,如红旗渠、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袁林、岳飞纪念馆等,主要穿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所承担的“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里面,所以这方面的材料详见各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进度表、专题内容、教案等教学资料。
2012年7月,“安阳地方文化教研室”成立以后,由该教研室负责全校的“安阳特色文化教育”工作。为保证教学效果,规范管理,特制定“安阳文化进课堂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安阳独有厚重的地方文化资源打造我校特色文化教育体系。
二、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和学习安阳地方文化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及优秀民族精神,实现下述三个目标:
1.弘扬传播安阳优秀地方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人文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和具有和谐人格的人才。
2. 不断创新改进我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我校文化品位,凸显办学特色,打造我校特色文化教育体系。
3.在服务地方发展旅游经济、提高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科研水平的同时,探索我校文化引领的新功能。
三、课程安排
根据研究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不同,“安阳文化进课堂”的课程可以分为两类: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专业课由开课部门或老师从本专业的角度来讲解安阳文化,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专业知识,开课对象主要是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公共选修课则不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主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开课对象为我校各专业学生。因此,根据目前的机构设置,公共选修课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而专业课由各专业院系负责为宜。
1.公共选修课系列课程
根据目前师资情况,“安阳文化进课堂”的公共选修课系列课程计划开设四门课程,开课形式和课时安排如下:
序号 |
课程名称 |
性质/开课方式 |
开课对象 |
课时安排 |
1 |
安阳历史文化赏析 |
公共限选课 |
全校本专科学生 |
36学时(其中:理论24,实践12) |
2 |
弘扬红旗渠精神 |
公共限选课 |
全校本专科学生 |
36学时(其中:理论24,实践12) |
3 |
《周易》文化赏析 |
公共选修课 |
全校本科学生 |
32学时(其中:理论24,实践8) |
4 |
安阳地区建筑文化赏析 |
选修课 |
全校本科学生 |
36学时(其中:理论24,实践12) |
|
合计 |
|
|
140学时(其中:理论96,实践44) |
说明: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学时和考核详见该课程教学大纲。
2.专业课
由于专业课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开课对象仅限于个别相关专业,这类课的教学主要由各院系负责管理。此类课程不在本方案论述之列。
3.专题讲座
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聘请有关专家,每学年安排1-2场“安阳文化专题讲座”,丰富大学校园生活,营造安阳地方文化氛围。
四、组织保障
1.“安阳文化进课堂”的四门公共选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归口管理,各课程在开设之前,需按照《安阳工学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实行)》办理相关手续,并保证师资和其他开课条件。
2.为保证教学效果,便于学生选课和教学管理,原则上,“安阳文化进课堂”公共选修课每学期所开课程不能超过两门,四门课可以分期开设。具体开设情况由思政部根据师资整体安排确定。
3.各课程严格按学校教学规定编制计划进度表、教案等材料,认真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保证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日常教学监督检查,同时接受学校教务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4.各课程需按大纲要求授课,尤其要保证教学学时,不得随意大幅度变更、删减大纲的教学内容;但可以根据现实发展增加补充前沿性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3年8月